偶极矩的测定实验-大万科教 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18-06-05 14:09 实验十八 偶极矩的测定 一.目的要求 1、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,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。 2、掌握测定偶极矩的原理和方法。 二.基本原理 1、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(原子核及内层电子)所构成。由于其空间构型的不同,其正负电荷中心可以是重合的,也可以不重合。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,后者称为极性分子。 1912年德拜提出“偶极矩” 式中,q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;d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;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,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,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。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,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,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。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。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中,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,如图Ⅱ-27-2所示趋向电场方向排列。这时我们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。极化的程度可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转向来衡量。
式中: 在外电场作用下,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,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。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。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诱导来衡量。显然 2、极化度的测定 克劳修斯、莫索和德拜从电磁场理论得到了摩尔极化度 式中,M为被测物质的分子量; 设
式中, 为了省去溶液密度的测量,经Guggenheim和Smith的简化与改进,得到如下公式: 式中, 3、介电常数的测定 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器在不同电介质中的电容量,设 通常空气介电常数接近于1,故介电常数可近似地写为: 式中, 可将待测样品放在电容池的样品池中测量。但小电容仪测量电容时,所测之
故应从 若测得样品的电容C,待测样品的真实电容为:
三.仪器和试剂 阿贝折光仪 1台 容量瓶(10mL) 5个 数字小电容测试仪 1台 移液管 1只 四氯化碳(分析纯) 乙酸乙酯(分析纯) 电吹风 1只 电容池 1只 四.实验步骤 1、绘制标准曲线 准确配制含乙酸乙酯的四氯化碳溶液,其质量分数为0.01~0.05。
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W,(乙酸乙酯密度 在阿贝折光仪上测定上述溶液的折光率n,测定两次,每次读取两个数据,四个平行数据之间差值不超过0.0003。 绘制n2-W标准曲线,线性拟合,写出拟合公式合相关系数,其中斜率即 2、测定样品的折光率 在阿贝折光仪上测定上述溶液的折光率n,方法同前。由标准曲线拟合公式计算样品的质量分数W。 3、测定样品的电容 (1)打开“数字小电容测试仪”电源开关,预热10min。“电容池”插座与电容池的“外电极”连接(不测量时,外电极一端脱开),“电容池”插座与电容池的“内电极”连接。 (2)采零。按一下“采零”键,以消除系统的零位漂移,显示器显示“00.00”。 (3)测量空气介质的电容。连接“外电极”插座,稳定片刻,读取电容值。拔下“外电极”插座,回零,再连接“外电极”插座,读取电容值。三次电容读数的平均值即为 (4)测定标准物质的电容。本实验用环己烷作介电常数的标准物质, 用电吹风将电容池的样品室吹干,将环己烷加入样品室,使液面浸没内、外两电极,但不接触盖子,盖上盖子,防止挥发,连接“外电极”插座,读取电容值。重新装样再次测量。三次读数的平均值即为 (5)测量样品的电容。用滴管吸尽样品室值的溶液(溶液放入对应的回收瓶),用吹风机吹干,然后再测 4、实验完毕,盖上电容池样品室的盖子,拔下外电极插座,关闭仪器(阿贝折光仪和数字小电容测试仪)电源开关,拔下电源插头。 标准溶液倒入对应的标准溶液回收瓶。收拾、清洁实验台。 五.数据处理 1、绘制n2-W标准曲线,线性拟合,写出拟合公式合相关系数,其中斜率即 2、由样品的折光率和标准曲线拟合公式计算样品的质量分数W。 3、计算电容 计算室温时标准物质环己烷的介电常数 样品的电容 5、作 6、利用如下Guggenheim和Smith的简化与改进,得到如下公式:
(1×10−18静电单位·厘米=1Debye), 六.思考题 1、实验中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?如何减少这些误差? 2、测量折光率和电容是要注意那些问题? 3、属于什么点群的分子有偶极矩? 七.注意事项 (1)本实验,防止溶液中含有水分,所配制溶液的器具需干燥,溶液应透明不发生浑浊。 (2)首先拔下“外电极”插座,再进行采零操作。 (3)换溶液时,吹干样品室。 (4)不测量时,拔下“外电极”插座。 (5)电容池中各部件的连接性应注意绝缘。 (6)测定电容时,应防止溶液的挥发及吸收空气中极性较大的水汽,影响测定值。
文章分类:
实验讲义
|